中国江苏网5月9日讯都说民以食为天,而作为烹饪食物的菜刀、锅、碗、瓢、盆等工具更是缺一不可,这其中菜刀的位置自然不言而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磨刀行当可谓是红火非常,匆匆人群中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宿迁的大街小巷里总能听见他们的吆喝声,那些磨刀匠总是背着一条长条凳走街串巷,邬少停便是这样一个磨刀匠。与别人不同的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多数磨刀匠或转行或“退休”,只有他还在坚守。
邬少停,今年70岁,家住宿城区王官集镇苗圩三组。上世纪七十年代,邬少停在一次意外中摔断了腿,为了养家糊口,邬少停跟亲戚学起了磨剪子戗菜刀的手艺,“这门营生很苦,天天风里来雨里去,很少有人能坚持下来,我这一干就是几十年。”邬少停感慨地说。
5月7日,在市区海天翡翠城小区门口,邬少停又“上岗”了。他从电动三轮车上卸下工具———一条长板凳、几块弯弯的磨刀石、一个小提桶,一个扩音器。还没等邬少停收拾停当,几个老主顾就带着刀、剪子围过来了。“来啦?”“来了!”邬少停熟稔地跟他们打了个招呼,然后就一边聊天一边忙活起来。
那条陈旧的长板凳就是邬少停的“工作台”,只见他跨坐在板凳的后面半截,板凳的前半截则是留了一个口子,方便放置磨刀石,一条长板凳、一个工具箱,这就是一位磨刀匠的家什。邬少停将手中的菜刀不停地在磨刀石上打磨,一会儿又换一块不同的磨刀石,从不同的位置去磨,磨一会儿浇一点水上去继续磨,磨好一把菜刀大概需要二十分钟左右。将菜刀递给主人之前,邬少停会用手在刀锋上刮刮,主人接过去之后又在身后的树叶上划了两下,刀锋所到之处树叶应声而落,看来的确锋利非常。
一边磨刀,邬少停一边说起了自己的故事。他说:“这么多年了,我已经忘记走过了多少路,也数不清磨过多少把剪子和菜刀,只记得磨坏了4条长板凳。”磨一会儿,邬少停就会停下用拇指试试刀刃的锋利程度。他似乎并不满意,把磨刀石翻了个面固定好,浇上水,把刀的正反两面反复磨,磨着磨着又拿起来用拇指试试。邬少停说:“教我磨刀的老师傅在把刀磨好后会听听声音,磨好的刀能听到清脆的金属声,要不是我耳朵在年轻的时候坏掉了,我也会听刀锋声。”
邬少停说,以前走街串巷时,他的自行车上会挂块铁片,人们听到丁零当啷的声响就知道是磨刀匠来了。年,邬少停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然后他就靠着磨刀手艺养活了一家人。他记得那时候,每到逢集的日子,清晨出门时,邬少停会笑眯眯地跟孩子们说:“如果今天磨得刀多,就从集上给你们买小糖吃!”到了傍晚,儿女们都会坐在家门口望向父亲回家的路口,看着夕阳把邬少停和他身后长板凳的影子拉得老长,等着他把口袋里磨刀的钱“变”成小糖。
随着时间的沉淀,邬少停的磨刀石越磨越薄,由他经手磨过的物件也越来越多。现如今,邬少停不再走街串巷,而是会固定地去市区内的几个小区附近,每到一个小区门口,用不着宣传就会有人围上来。有带着孙女买菜的老太太从篮子里掏出几把生锈的剪刀;有遛狗回来的老大爷手里拿着几把豁口子的菜刀;还有一脸好奇的年轻人……
从前为了养家糊口磨刀磨剪子,现在是为减轻儿女负担。如今邬少停磨刀也变得越来越有“脾气”,遇上质量不好的刀,邬少停就不磨,遇上好刀,他不仅要多打磨还要仔细交待主人如何保养刀。邬少停说:“现在磨刀不仅仅是为了赚钱,磨得还是心中的一丝寄托,磨了一辈子了,守着这门老手艺习惯了!”
采访最后,一位年轻人对邬少停说,现在已经很难得看见像他这样的磨刀匠了。邬少停眯了眯双眼,咧开嘴笑道:“磨刀也是讲缘分的,有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你却不需要磨刀;而有时你想磨刀了,我们却遇不到。你正好需要,我刚好出现,这就是缘分。”邬少停的话让听者为之一愣,没有对现状的抱怨,这种平静淡定的心态,是一位老手艺人经历了几十年风雨所沉淀下来的两个字———随缘。(顾园园王艳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