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吃
》之三十八
酒店琐谈
我国古代酒店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分不开,同消费者的需求分不开,这是从大处言。从小处说,与家具的变革、进餐方式的改变、厨师的努力等分不开。
古籍载,“神农氏”时期我国就有了商品交换。“古人未有市,若朝聚井汲水,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故曰市井。”(《史记·平淮书·正义》)可以推测,当时的交易是在部落邻近的田野上进行的。商灭夏后,进入青铜器时代,有了文字(甲骨文),商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明大国之一,商品交换数量和地区不断扩大,交换的中介人也逐渐专业化,出现了商人阶层。因为商族善于经商,周人便习惯地把从事这种行业的人称为商地之人——商人。
夏朝,私有制兴起,为保护奴隶主贵族的财产,有了原始城市的出现。为方便交易,城市里便出现了市场。“伊尹酒保”——伊尹是商时辅国的宰相,曾在酒店里当过酒保,酒店里已有专职的服务人员,说明商代时已有了专门的酒店。周代,市场繁荣,出现了以百姓为主的日中之市、以商贾为主的朝市、以小商小贩为主的晚市。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周代限制酒店的发展,“属游饮食于市者,若不可禁,则搏而戳之。”在市场上聚餐聚饮,不听警告的,命都保不住,酒店想来自然简陋,生意也不会兴隆到哪里去。
西汉初年,仍规定:“三人聚饮酒,罚四金。”后来经过“文景之治”,国富民强,酒店才快速发展。《史记》载:“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张氏因卖浆(一种饮料)而家财千万;浊氏因卖胃脯发了财,出门时坐骑相连,比附王侯。真是小小生意赚大钱,何况专业酒店。难怪追求婚姻自主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私奔后会去开“酒舍”。
《国史补》载,唐德宗临时召见吴凑,任命他做京兆尹(管理首都的最高行*长官),并要求他立即上任。吴凑于是骑上快马,赶紧请客。升官请客,似乎自古而然。待客人到达时,酒席已经摆好了。有人问酒席怎么办得这么快,府中吏人答:“两市日有礼席,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可立办也。”三五百人的酒席可以立即办好,可见唐时京城酒店经营规模之大。
宋代,是酒店发展的鼎盛时期。比如酒店,除直卖店(只卖酒)外,还有茶酒店、包子酒店、宅子酒店(门面装饰如官仕住宅)、散酒店(普通酒店)、苍酒店(有娼妓陪酒)等。
就风味而言,开封、杭州已有北食店、南食店、川菜店子之分。
就规模而言,有专为达官贵人、文人名流服务的高档酒店,两人吃一餐就花银近百两;有在城内或郊外仿园林式建筑的“花园酒店”,供文人雅士聚会,消费也颇高;也有普通的或低级酒店——卖点下水、豆腐、鱼虾田螺等下酒菜;还有专卖店——如专营鱼类、专做季节性食品的、专卖糕点的等;还有走街串巷的饮食担子、沿街叫卖小儿食品的,如《水浒传》里的武大郎、恽哥儿;也有夜市大排档。
就体制而言,有私厨酒店、寺院营业的素斋厨房,也有官卖酒店。官卖酒店每年都要“打广告”,三丈余高的白布上写到:“某库选到有名高手酒匠,酝造一色上等浓辣无比高酒,呈中第一”的布牌,以大长竹挂起,三五人扶之而行,次以大鼓及乐官数辈,杂以官私妓女,新丽妆著,后以所呈样酒数担游街,招徕食客。这时出现了许多名酒店,如开封的潘楼,杭州的熙春楼、三元楼、赏心楼、花月楼等。酒店厨工分工开始仔细,有整套的服务程式,形成了“四司六局”的餐饮管理制度、服务程式,服务质量越来越高。
“四司”为帐设司、茶酒司、厨司和台盘司。帐设司管筵席厅的环境布置;茶酒司专掌客过茶汤、斟酒、上食、喝揖诸事,掌管筵席全过程的安排;厨司专司菜肴制作;台盘司则掌管筵席所用盘、盏、碗、碟等器皿。
“六局”为果子局、蜜煎局、菜蔬局、油烛局、香药局和排办局。果子局掌管鲜果、干果、海腊肥脯等劝酒品件;蜜煎局管蜜饯的装盘供应;菜蔬局掌管筵席上一切菜肴的原料采购;油烛局掌管筵席照明工作;香药局管香药的燃烧、更换及筵席客人酒后醒酒汤药饼儿的供应;排办局掌管桌椅凳的安排及打扫。
酒店与娱乐业开始结合。
到明清,酒店进一步发展,并与旅游业结合。如杭州西湖的船宴;苏州虎丘、扬州瘦西湖均有供应酒菜的游船——沙飞船。清代,虎丘出现了旅游餐馆——旅游旺季开业、淡季歇业;一些城市的风景名胜处也有餐饮,庵观寺院的素餐馆也很兴旺。清代,兄弟民族的风味酒店也进入内地市场。晚清,通商口岸城市出现了“西餐”,出现了兼营中西大菜的餐馆。
我们知道,我国古老的进餐方式其实是分餐制,如我们熟悉的梁鸿孟光举案齐眉样。后来有了高椅大桌,人们才能围桌而坐,在一个盘子里进餐,形成会食的进餐方式。据考证,围桌会食的形成大约在唐代后期,不过一千多年历史。
古人席地而坐,面前摆着一张低矮的小食案,案上放着轻巧的食具,重而大的器具则放在席子外面。后来说的“筵席”,正是这种古老分餐制的一个写照。
西晋王朝灭亡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频繁的战乱,还有居于国家统治地位民族的变更,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正是在这种新的历史背景下,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式也随之有了改变,常见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这就促进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公元五六世纪,新出现的高足坐具如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高桌大椅替代了“案”和“几”,这是一个重要的契机,促使了分餐制逐步向会食制的转变。大约到唐代后期,高桌大椅的会食方式已十分普遍,无论是宫内还是民间。
比起分餐制来,会食制有几个特点:一是进餐气氛隆重热烈;二是酒店成本降低,如盆、盘、碟使用数量减少了,服务人员也减少了;三是利于大菜的形成;四是促进了烹调技术的发展。这无形中促进了酒店的发展。
一道菜完完整整端上桌,色香味形俱佳,比起分得七零八落的分餐来,人们肯定容易接受些。再比如烫火锅、涮羊肉,如果分餐,它还有生命力吗?因此说,会食制的形成,也促进了酒店的发展。
当然,酒店的发展还离不开千万厨师几千年不间断的烹调实践。有时,一个厨师就可决定一个酒店的兴衰。各个菜系的形成,更离不开厨师的直接参予。
而今的酒店,一类往综合性发展,集餐饮、娱乐、休闲、会务、住宿等于一身;餐饮上也不止一种风味,有中餐也有西餐,中餐中有川菜,也有粤菜、鲁菜、淮扬菜等。所卖的酒类,既有国产的高档酒如“茅台”、“五粮液”等高档酒,也有各地的中档酒,还有洋酒。一类是坚持地方风味,如以川菜菜系为主,也吸收一些其他菜系的长处,形成自己的区域独特性。一类是走江湖菜路子,如什么什么私家菜、什么什么鱼、鲜锅兔等,“一朝鲜吃遍天”,但江湖菜总是各领风骚两三年。一类是大排档,以方便、低价、强烈的地方特色立足,也有他不衰的生命力。还有一类是传统快餐式,专卖面条、抄手等传统小吃,方便实惠,仍然有市场。还有盒饭、夜宵大排档等。
总之,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消费观念在变化,食物原料在变化,烹饪方法在变化,酒店也在变化,面对市场,你变我也变,细化市场,适者生存,菜品上善创新者多胜算。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