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大众日报记者曹儒峰
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年仅15岁的郑三英凭借手中的一把剪刀艰苦创业、披荆斩棘,克服重重困难,从偏远小山村的茅草屋一路走来,从个体工商户起步,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成为集安全、环保、检测、评价、培训、会展、派遣、教育等多门类相互融合、多元发展的综合性公司。
改革开放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个改变她一生命运的念头油然而生,那就是——创业。年仅15岁的郑三英,正在读小学,学习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点初中。由于家里贫穷,连寥寥无几的学费都负担不起,不得不早早辍学回家。贫困让性格倔强的郑三英暗暗下定决心:“上不了学,靠拼搏奋斗也要改变我的人生”。
集市上看到有人用缝纫机做衣服,郑三英心想,别人能干,我一定也能行!于是下决心开始自学裁缝,一开始比着葫芦画瓢,慢慢的衣服会做了,就想开一家缝纫学校。由于家庭条件差,拿不出费用,父母坚决反对。她毅然拿起手中的剪刀,以十分简陋的条件,创办了一家缝纫学校。就这样,年,在偏远的岱岳区夏张镇故县店村,一棵歪脖子树上,郑三英挂起一块书写着“新潮缝纫”的小木板,新潮缝纫学校应运而生。
学校成立起来了,没有课桌,郑三英就拿出自家揉面的案板;没有黑板,就用盖鸡笼子的小铁板代替;没有粉笔,就拿起地瓜干。郑三英拿起地瓜干大笔一挥写下了“自力更生拼搏奋进”,这八个大字到现在始终是每一位三英人前进的动力。起初虽然只招收了两个学员,但郑三英深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只要努力用心去做、有毅力就一定能成功。后来学员逐步发展到10个、百个……
年,第三批学员毕业后,郑三英到外地进修。半年以后她学习归来,掀开床上的席子,下面块钱,有1毛的、2毛的、5毛的.....都是学员没有回家,自愿留下来挣得,当时感动的她哭了好几天。是学员们抬着她走向了今天的成功,她下定决心说道:“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富”。学员们陆续毕业,又遇到了申请营业执照的难题。郑三英积极联系夏张镇工商所,所长被她的担当精神所感动,亲自登门办公,一次就办理了42个营业执照,让学员们顺利地创业。后来三英弟子连锁店发展到家,一大批学员走上了富裕道路,真正实现了桃李满天下,三英弟子连锁店遍布各个乡镇的角角落落。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三英技校的发展,虽然小有规模,但也遇到了新的困境,主要是管理经验没有与时俱进,培训科目较少等问题,三英技校第一次进入低谷期,遇到了发展瓶颈。
恰逢此时,东方风来满眼春,民营经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姐弟三人经过讨论,一致同意将技校从小山村搬迁至夏张镇驻地。
在夏张镇*委*府的支持帮助下,镇*校腾出教室作为三英技校培训基地,姐弟三人齐心协力,实现了当年投资盈利的良好局面。随着学生的增多,技校又增加了摩托车修理、理发、厨师等多个工种培训科目,开启了事业的第二个征程。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驻地交通不便等问题,再次决定技校搬迁。年,技校由夏张镇搬迁至距离城区较近的岱岳区李家庄村。
经过三英人不懈的努力,学校规模逐步扩大。郑三英在学习和实践中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必须听*话、跟*走,跟*学智慧,走*建引领企业发展的道路。
年,在岱岳区委组织部和夏张镇*委的支持下,三英公司*支部正式成立。从此,三英公司发展进入快车道,新增加了中式烹调、中西式面点、数控车工、焊工、计算机操作、挖掘机驾驶、装载机司机、铲运机驾驶员等工种培训科目。到年,学校拥有教职工80余人,在校学生余人。学校以“培训一人,成功一人,就业一人,幸福一家”为目标,讲诚信、树口碑,办大众信得过的职业教育,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荣获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职业教育十大诚信品牌、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省巾帼创业培训基地、省优秀办学单位、泰安AAA级诚信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借助泰安市高铁新区统一规划的契机,经过多方考察,在山东岱岳经济开发区支持下,最终决定购置了现今的三英公司办公楼。
*的十八大以后,*对民营经济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听*话、跟*走,跟*学智慧。郑三英把握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把业务扩展到环境检测、幼儿教育、劳务派遣、会展策划、企业安全标准化等新兴领域,并布局大健康产业项目,企业实现了裂变式增长。
目前,在郑三英董事长的带领下,先后成立了泰安三英环境安全检测有限公司(山东省乙级资质)、泰安市三英新潮劳动职业培训学校、泰安市三英婴幼儿体验中心、泰安市三英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正一(北京)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泰安正一职业介绍有限公司、海纳文化传媒(泰安)有限公司、泰安泰英会议服务中心等企业。
40多年来,三英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批批三英人自强不息、拼搏奋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有故事、有灵*、有梦想的三英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