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带动“十一”假期成为民众积极参与的爱国活动周
乐享国庆新民俗共叙浓浓家国情
充实的假期,离不开丰富的文化生活。今年“十一”,山东各地景区迎来旅游热潮的同时,公共文化机构和公共活动空间也在“升温”。“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在博物馆、书店、影院……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充足便捷的公共服务,让人们在更加多样的文化消费中,涵养家国情怀。
特色展陈创新讲述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闭幕一周,热度不减。“十一”期间,孔子博物馆举办的一场“解锁”70万件馆藏文物的文化盛宴“《论语》主题展”,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
“《论语》的微言大义绵亘千年,设置这个展览是要让广大观众通过文物了解《论语》源流、传播历史。”孔子博物馆副馆长杨金泉介绍,很多珍品是首次在山东展出,包括国家图书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北京市文物局、甘肃简牍博物馆、吐鲁番博物馆、杭州市文物遗产与历史建筑保护中心(即杭州孔庙)等多家文物典籍收藏单位共册/件,让观众“大饱眼福”。
10月3日,来自郑州的游客张子帆带着八岁的儿子在孔子博物馆盘桓半日,满足又激动。“我儿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集体诵读国学经典,一知半解。这次来曲阜,看到了唐代12岁孩童抄写的《论语》长卷、清代孔氏族人科举考试备考资料,还了解了历代石经里的《论语》,大开眼界。而且现场的《论语》描红、活字印刷体验,孩子也很喜欢。”
“创新方式,让更多受众接收到‘孔子发来的消息’,感受传统文化。”孔子博物馆社教部负责人杨孝瑜说。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山东博物馆的“让*旗永远飘扬——山东省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主题展”,成为这个“十一”假期很多人必去的“打卡”地。
步入展厅,百年沧桑历史如一幅壮丽的图卷,徐徐展开。10月1日,济南市名士小学三年级二班的部分同学,在山东博物馆讲解员王玉凤的引领下,一起回顾了中国共产*的百年征程。“国庆假期看展,是一场非常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家长亓文梅表示。
拓宽全民阅读空间
疫情之下,出游更加谨慎,国庆假期,不少人选择了“与世界在书中相见”。
10月1日,日照市城市书房樱花园馆正逢开馆一周年,累计进馆人数已经突破了13万。“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书房二楼,东港区青少年心理成长指导师杨锋,正带领着几组家庭诵读《少年中国说》。他说,选择共诵《少年中国说》,还因为他觉得,国庆应该是每个人重新审视国与人、国与家关系的日子。
一文诵罢,桌子清理一空,一幅“我和我的祖国”空白长卷画铺上了长桌。备好画笔,调好颜料,家长和孩子们很快便埋首创作。“亲子教育最重要是陪伴。一家三口一起到城市书房挑几本自己喜欢的书,听专业老师讲讲怎么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再与孩子一起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我觉得很有意义。”市民柳树国说。
记者从日照市文旅局获悉,日照市已有40处城市书房建成开放,这些书房既是公共图书馆的派出机构,也是向市民提供更精准、更个性化特色服务的新的多元文化活动空间。
10月1日下午3点,济宁市“运河书屋”仙营路店国旗飘扬。一场剪纸非遗活动正在书屋内举行。“孩子们比着老师来做,这样几剪刀下去就能剪出一个漂亮的‘福’字。我们用手里的‘福’字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张跃广边挥动剪刀边讲解,长桌两边10多位孩子脸上贴着国旗贴,在家长的帮助下边听边做。
“在国庆节当天,让孩子上了一堂爱国课。”市民史浩然边把着女儿的手边说。
培养国庆新民俗
传唱爱国歌曲、体验红色旅游、吃碗“国庆面”……10月1日,山西一根面、潍坊和乐面、兰州牛肉面、北京炸酱面……“国庆吃面国泰民安”新民俗倡议活动在泰山举行,各界代表同吃“国庆面”,祈愿国泰民安,倡导形成共同吃面为祖国母亲庆生的新民俗。
“过生日总要吃碗长寿面,国庆为祖国庆祝生日,吃一碗‘国庆面’,意头好,而且在泰山脚下吃,也特别有感觉。”前来吃“国庆面”的济南游客周振海,一边给家人端面一边说。
据了解,此次活动围绕倡导国庆新民俗、打造爱国活动周,融合吃面祝寿的传统习俗,展示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表达了齐鲁儿女“同愿国运绵长,共祝国泰民安”的美好祝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表示,希望以本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赋予传统民俗新的时代内涵。
“十一”前夕,沂水县院东头镇“相聚5A·喜迎国庆”集体婚礼在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举行。当地6对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共同迈入婚姻礼堂。
“在人生婚姻大事上倡导新风尚,代表了青年一代的觉悟和进步。”省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说,山东近年来倡导移风易俗,在红白事上探索新形式。“举办集体婚礼是引领青年移风易俗、文明办婚、简约办婚的有益实践,形式新颖、意义深远。”(大众日报记者赵琳都振强王浩奇丁兆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