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乡村振兴版解读
序章乡村的未来
生命的尽头是什么?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埃,生命不满百年,匆匆近乎过半。少时家里供应上学读书,期愿爆满,成年后努力工作,想对社会有所奉献。也曾经风华正茂、轻舞飞扬,梦想着改造世界,原以为成功在望;却不料时光如白驹过隙,华发早生白了少年头,脚下蹒跚,已经赶不上时代进步的节奏。月缺再度月圆,时间又是中秋,就金风读魏晋陶潜《归去来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听渊明先生说: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违心任去留。不由人对生活的目的升起疑惑:这辈子甘心情愿吃苦作难是为什么?奋力工作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读书的好处有多少?
好在我们生而幸运,出生在文明赓续的国度里,前有先民开天辟地,造人用火,辨识五谷,发明文字,后有贤哲治病救人,兴修水利,生发思潮,创立百家学序,将智慧书写成文,形成势能,流传后世,用于延续文脉、启迪民智。读书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我们在迷惑时候,翻起经典,开卷有益,读懂生活,应用参照,走出困局。
故老相传,《易经》是一部探究天命的书,而《道德经》则象是一把探究天命、为人类赋能的金钥匙,告诉我们如何把握自己,扎根乡土、回归本源,走出人生的困局。当前而言,我们已经进入乡村振兴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乡村振兴实践里找出自己的梦想,找到生活的价值,为自己的人生赋予一定的意义。
乡村的未来在哪里?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城市寄托着几代人的希望与梦想;在未来的三十年里,乡村能否成为成为生命与健康的归宿,承载教育、就业、养老的智慧和曙光。近些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实践、求证,年前,一位智者已经用五千言的一本书将人与乡村的发展,做出了最为美好的指引和祝愿,这部书就是《老子》,后人将其命名为《道德经》,道部描述天道伦常、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德部讲述人生命运、指明了个体修炼方向。
读道德经可以轻易发现,中国文化的根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城市化仅只是向西方学习工业化以及化解工业化困境结的果;城市之前的快速扩张是通过剪刀差、城乡二元制不断从乡村抽取血液完成扩张,形成了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矛盾已经逐渐显现,未来的城市需要通过自我经营解决消化运行成本,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乡村在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下,已经发生巨变,对乡村现状的把握,对乡村未来走向的确定,对乡村所蕴藏着的中国文化的老根催发新芽的规划与思考,将是实践者在乡村振兴新赛道上致胜的关键因素。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发而成的农耕文明至今已有近五千年的历程了。那时候,周代先祖还只是*帝时期主管农业的部落首领——周代是农业立国,以民为本的国度,并初步形成了以祖先崇拜替代图腾崇拜,构成以家庭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形态。
道德经是刀耕火种的先民们在年前,解读易经的第一把钥匙,是在农耕文明成熟初期,认识乡村和构建乡村的最初指导理论。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时代。在乡村振兴实践即将全面开启的今天,我们也迎来了生态文明思想和生态文明新时代,这一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传承“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取之有度”等生态智慧和文化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必将为乡村振兴实践注入力量,提供指导。
因此,从乡村振兴的角度重新解读和交流《道德经》,对今天的乡村振兴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必将为乡村振兴一线实践者在事务缠身的状态中打开一扇新视角的众妙之门,将新思维方式注入生态文明新实践。
《道德经》的思想范畴和实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确立民本思想;二是服务个人成长;三是探索理论渊源;四是协助目标具现。
一、确立民本思想。
《道德经》早在年前就已经阐明了人与民的关系——今天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辨识理念,在《道德经》里已经有所表述,并且已经作为实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予以运用。
可惜的是直到今天,仍然由基层工作人员不愿意相信人民的原创能力,不愿意承认群众的价值,不能把乡村村民当做发展地方的主力*成员;不能专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