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吴永隆图/李德宇
整整15年的时光,80后剪纸艺术家马俊将小时候的热爱,转化为一生追求的事业,用扎实的技法功底和心底的沉静,寄寓意于纸上,挥洒心中无限的想象。他的艺术造诣,蜚声海内外,在韩国、马来西亚、伊朗等国家声名鹊起。他用一把剪刀,一张纸,妙“剪”生花,用栩栩如生的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征服万千受众。
沉浸在剪纸艺术世界,是马俊最开心幸福的事。李德宇摄
剪纸艺术,起源于西汉时期,隋唐时发展成熟,兴盛于明清,底蕴厚重的民间艺术剪纸,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根深叶茂,遍地开花,凝聚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马俊对剪纸艺术的热爱,打小就表现出来了。儿时,在老家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水泉乡,太姥姥用剪纸创造出的一个个真善美的形象,一直铭刻在他记忆深处。
“太姥姥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巧手’,不仅烧得一手好菜,还会裁缝手艺,做鞋样,画图案,一点都不含糊。”马俊说,太姥姥义务帮助邻居缝缝补补的岁月里,经常手绘一些花草图案打样,那形形色色的精美成果,让他爱不释手。在太姥姥的指点下,他经常拿起剪刀,在老人“下剪干净,线条流畅,剪走如剑”的提示中,像模像样地剪出作品。
年,马俊开始系统学习剪纸,并将西北剪纸风格融入创作中。年,他师从“世界吉尼斯纪录获得者”“中华剪蝶王”胡宝国大师,把传统书画的特点和形体演变融入到艺术剪纸里,一支笔,一张纸,一把剪刀在他的手中巧妙配合,形成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马俊展示自己创作的虎年主题作品李德宇摄
如今,通过不断琢磨和拜访国内著名剪纸大师,马俊从传统民俗剪纸成功转型到现代精细剪纸领域,融入南方剪纸的细腻,在千姿百态的民间剪纸艺术园林中,探索出纯手工剪刀剪纸这一枝独秀、出类拔萃的艺术。
活灵活现的花鸟虫鱼、含苞待放的河州牡丹、尽显文化底蕴的彩陶艺术……走进马俊剪纸艺术工作室,浓浓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悬挂在墙壁上的一幅幅装裱作品,格外吸睛。
这里,是马俊艺术世界的诞生地,也是他剪纸艺术的传承讲习所,从纸上绘画到下剪创作,再到装裱设计、粘胶剔胶等工序,马俊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作品的精细程度,有时可达到一粒大米的六分之一。”马俊说,剪纸是一门精细的艺术,将剪纸与传统民俗、民族特色、现代风格巧妙融合,创作出集人物、动物、风景、建筑等不同门类,以及线条精细、阴阳协调、镂空图景活灵活现的作品,给其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是自己努力追求的方向。
马俊的剪纸人生,从购买最好的剪刀与宣纸开始,在尺与寸,厘米与毫米,宣纸与剪刀之间,自然与想象之中,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在别开生面的艺术世界,他记录着城市特色文化,兰州中山桥、白塔山、水车园、*河母亲等城市形象,都在他的手中惟妙惟肖地呈现;他将齐家彩陶、马家窑文化、梅兰竹菊等搬上自己的艺术舞台,将古色古香的艺术之美,淋漓尽致地裁剪呈现。
在创办全国剪纸新媒体平台,主编全国大型剪纸书册,多幅作品被国内外机构收藏展出的同时,马俊还用一己之力,不断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扬做着贡献。
在马俊的工作室内,大学生可以免费学习剪纸;他以客座教授的身份,经常带着作品和教案,走进知名大学、中学、职业学校的课堂;他组织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在兰州多所学校开展,还走进了乡村学校……多年来,马俊将自己所学知识,毫不保留地传承给热爱剪纸的人们。
“这是受到太姥姥的感染。以前,她经常会把裁剪剩下的碎布条缝补成衣裤,送给家庭贫困的孩子们。”马俊说,自己在剪纸艺术领域有一定知名度后,就开始像太姥姥一样,帮助家乡的贫困儿童,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了。
马俊创作的冬奥运会吉祥物作品,萌态十足。李德宇摄
4年来,马俊每年将义卖作品所得的5万元,都用于临夏山区教育事业,他租场地、请老师,为孩子们送教上门,提高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在每年的走访慰问中,马俊会驱车到东乡县的大山深处,为留守儿童送去学习和生活用品,播撒爱的种子。
如今,马俊与剪纸的故事还在继续。每年,他的近百幅作品,都会走出国门,被多国“粉丝”欣赏珍藏。
他常说:“有限的生命,要远离负能量。要在能力范围内,多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事,要为国家、民族、社会、后人,也为自己留下精神财富。”沉浸在剪纸艺术世界,创作有情感的精美作品,做有学识的谦德善者,对于马俊而言,就是今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