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要做好宏观*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前不久,世界银行发布半年度《中国经济简报》,预计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8.5%,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半年报”。这份“成绩单”成色如何?怎样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下半年经济工作怎么干?广州日报《理论周刊》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年8月16日广州日报8版《理论周刊》刊载★看经济形势:今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成色如何?
■王小广中共中央*校(国家行*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同比增长12.7%。此外,消费、投资、出口等均表现不俗,增速明显;失业率、新增就业、人均收入等民生指标,亦有着积极的变化。在您看来,这份“成绩单”的含金量如何?
王小广:上半年同比增长达到12.7%,主要是由于上一年同期受疫情冲击较大,实际上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呈现中速增长特征。而在疫情和上一年下行压力之下,我们顶住这两个压力,走出了“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实属不易。
上半年,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亮点一是中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不仅GDP增速继续保持稳中趋升,而且物价的上限与就业的下限均在合理区间内,物价总水平与就业均保持稳定。亮点二体现在出口方面,由于疫情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加上全产业链的优势,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防疫产品方面我们都具有竞争力,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口绝对优势”。尽管在国际贸易上遭遇一些逆流,但我国的出口仍然保持稳定。亮点三表现在经济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当前中央和地方都在着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期实现经济全面的数字化改造、绿色转型,这是中国经济当前甚至未来一段时间最大的亮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高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现代化水平,这在“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快推进、全面推进。亮点四是民生保障和基础市场制度建设都得到了明显加强。疫情暴露了民生保障方面的很多短板,我们加大落实“六稳”“六保”力度,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稳定性与公平性的提高,这都将进一步增强人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中央*治局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随着疫苗接种进度加快,部分国家出现经济回暖,生产逐步恢复,但世界经济恢复不均衡性依然凸显。对此,怎样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王小广:我们仍然存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这不是通过一些短期的调控措施就可以马上解决的。当这个问题与新冠肺炎疫情交织在一起,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难免会有恢复不均衡的问题、不可持续的问题和其他新问题,世界经济同样如此。虽然经济运行总体向好,但我们也要看到一些亟待解决的中长期问题。
第一,尽管消费和服务业有所恢复,但与疫情之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人均国民收入突破1万美元大关,向2万美元迈进的过程中,消费倾向应该是上升的,但消费相对滞后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疫情防控常态化之后,我们的供给端恢复得比较快,但是服务业和消费还没有得到完全恢复,且还受到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影响。
第二,CPI保持温和走势,但PPI出现超常增长,PPI与CPI剪刀差创新高。PPI上涨过快,这对中小微企业来讲,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在本身比较困难的情况下不得不承受成本暴涨的新压力。“六稳”“六保”的落实对中小微企业起到很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尽可能消除负面影响,但新的价格结构性问题仍然不容小觑,加大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下游的消费品生产企业的负担。
第三,就业是世界性难题,在稳就业上,中国*府做得很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我们采取了金融让利和许多支持性救助性措施,这些措施有缓解作用,但仍面临不少深层次问题。就业的最大问题是结构性问题,且在疫情影响下复杂程度加剧了。其中,大小企业就业的结构差异凸显,需要将其作为一个比较长期的问题予以重视,并采取一些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决。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中央*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何一再强调跨周期调节、宏观*策衔接?
王小广:从整个宏观*策来说,不能光考虑短期不考虑中长期,还要考虑到周期之间的衔接。当前,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均处在周期性调整中,未来还将进入升级和平稳上升周期。现在我们稳增长的压力不像往年那么大,要把握好当前这个宝贵的时间窗口,把更多精力放在一些长期的、培育下一个周期的增长点上。也就是说,当前所做的一些事情并非为了简单地在短期内获利,而是为了在更长的时间内,使下一个周期更加平稳、高质量发展。
同时,今明两年又是一个关键点。去年在剧烈的下行冲击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恢复,形成大跨度的变化,今年仍有一些应急的延续;到了明年,可能要考虑的是正常情况与应急状况如何衔接。尤其重要的是,现阶段我们在一些中长期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上要有更多作为,未来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现代化上有重大突破,要集中力量打攻坚战。此外,解决了供给端的同时,需求端也不能落后,要激发内需潜力,完善内需体系,使供需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在上半年良好势头基础上,巩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果,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