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历经*河文化的孕育,又经齐鲁文化的洗礼和吸收周边文化的营养,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现着别具风采的文化神韵。年,滨州民间剪纸”被列入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滨州,有着不少剪纸艺人,他们的剪纸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秦皇台乡的刘玉林、沾化区的吴强就在其中,二人都因热爱而从事剪纸创作,用灵巧的双手剪出人间百态,用一把剪刀传承民间艺术。刘玉林的剪纸作品多为生活类、人物等,而吴强则以繁复的大型剪纸创作为主。
家住秦皇台乡杀虎刘村的刘玉林,19岁开始剪纸,只因喜欢,没有老师教,所有花样都是自己琢磨。今年68岁的他仍然活跃在讲台上,想让剪纸这门手艺能够传承下去,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能让这手艺在我手里断了。”
初次见到刘玉林,是在秦皇台乡中心学校,他在这里担任宿舍管理员,同时还兼任剪纸课老师。一间几平方米的宿舍就是刘玉林的工作室加备课室。一说起剪纸,老人特别兴奋,尤其是说到自己教过的学生,脸上更是写满自豪。
刘玉林从年开始在秦皇台乡中心学校担任剪纸课老师,主要负责教授5、6年级的学生,现已教过一千余名学生。目前老人每周有6节课,每节课的内容都是老人自己设计,制作模板,由简到繁。
问起老人为何喜欢剪纸时,刘玉林说,19岁当兵回村,看到同村一位老人剪出漂亮的图案,很是喜欢,从那时起就喜欢上了剪纸。没有老师教,就自己琢磨,看到有好的图案、花样就记在心里,回家慢慢剪。图为创作角花。
学会剪纸后刘玉林经常给村里人免费剪纸。若哪家要装饰新房,就会请他去给扎虚棚,类似现在的装修。先用白纸将房顶糊住,在正中央剪一个圆形的大图案,这个叫做明月,四个房角剪出角花,从设计到完成需要一周左右。
刘玉林没有上过学,他的剪纸作品都是自己琢磨着剪出来的。简单的就直接剪,复杂的就先画出大致轮廓,除了剪之外,还要用刀子刻。不对称的图案,则在白纸上画出样子,把白纸跟红纸钉在一起,再用剪刀剪下来。
刘玉林平时用来创作的工具,不仅有剪刀,还有专门的刻刀。图中的那根针一样的东西是老人自己做的工具,专门用来制作眼睛。将针立在纸上,用小锤一敲,就好了。
老人的作品涉及广泛,有动物、风景、人物等,其作品在不少比赛中获奖。因为热爱,所以钟情,刘玉林说:“干任何事情都是喜欢,用心做才能干出个样子来。老师只能教你基本的,要想剪出好的作品还是需要自己钻研。”
刘玉林剪出的作品。
沾化区古城镇吴强自年开始师从著名民间艺人刘桂兰老师学剪纸,十年如一日,用小小的剪刀剪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熟练地将剪纸技巧灵活运用,剪出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作品。吴强老师起稿,画草图。
吴强按照画好的草图进行初步的剪、刻,他说做这一步,重要的是要细致,要有耐性.现在已经收了十几个学生,慢慢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耐心。
将草图粘贴在洒金红纸上,这样的红纸剪出来要比普通纸好看一些.吴强现在的作品已经有了固定的市场,很多人专程慕名而来,购买一幅喜欢的作品。
吴强剪纸的时候,经常有人来观看.吴强说,也有不少人想跟着学剪纸,可是一听一幅完整的作品要剪三四天甚至更久,就打退堂鼓了。
吴强对作品进行更细致的修改.他说,我本来就是学的美术专业,对作品的要求比较高,有时候一幅作品会反复修改十几遍才觉得满意。
对新创作的作品进行装裱.吴强说,快过年了,不少客户提前就预订了一些吉祥寓意的作品,这些天一直在赶订单,每一幅作品都要装裱起来,就算很着急也不能马虎。
吴强的妻子说他一工作起来就连水都顾不上喝了,经常在工作台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不停地忙.吴强歉意地笑了笑。
装裱完成后,吴强再次检查作品中是否有瑕疵.不管是对待客户还是对待自己的作品,都要保持足够的尊重,因为这也是对自己所传承的手艺的尊重。
把完成的作品悬挂起来,等待客户来取.吴强说,剪纸毕竟是传统艺术,所选取的题材也大多以传统文化中的形象为主,比如百福图,百鸟朝凤等。
现在已经有不少学生愿意跟着吴强学习剪纸,不上课的时候,他们都会来到老师家里,学习基本的剪纸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