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
十点君
一位西方教育家说,
你从父母那里学到爱、
学到笑、学到怎样走路,
可是打开课本,
你发现你有了翅膀。
著名出版人、读库主编老六(张立宪)
讲述影响力最大的一套民国老课本修复记
今天十点君给大家推荐一套课本——
《共和国教科书》
,这不但是民国影响最大的一套课本,可能也是世界教科书史上版次最多的,它的总发行量据说多达
六千多万套
!
老六说:“当年我们把这套书再版之后,送给了
杨绛先生
,杨绛先生小时候是在北京读的小学,她用的就是这套书,她拿到之后,翻开第一页,不用看书上的文字,她自己就能一句一句念下来。你可以见到,早期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深,过了几十年,一旦被触发,马上就能倒背如流,真的是让我们非常感动。”
大师编小书,一鸣惊人
为什么《共和国教科书》,能在彼时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因为这套书大有来头。
商务印书馆出版,时任教育部部长
蔡元培
亲自审定
。教科书
的编撰可以说是大师编小书。不过是小学生使用而已,
编者却皆为大方之家
,比如庄俞,沈颐,高凤谦等,都是中国教育史上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人物,其中,还有被称为中国出版界第一人的张元济。
▲蔡元培
梁启超先生有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一国之气象,首在教育,而教育首在儿童启蒙,彼时的文化人对此都有共识,所以大家愿意俯下身来为小学生编课本,心意拳拳,自然气象不凡。
年,《共和国教科书》一经问世,便成为当时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版次最多的一套小学课本。
打动老六,因为这是一套
真正老少咸宜的上好教材
老六做书,八个字:用笨功夫,做踏实事。他还有“三有三不”原则:
有趣、有料、有种,不惜成本、不计篇幅、不留遗憾
。这是《读库》之所以能创造中国出版界品牌奇迹的主要原因。
年,《读库》出了一期关于民国老课本的专题。在编辑专题的过程中,老六第一次看到了当年的民国课本。
“竹几上有针有线有尺有剪刀我母亲坐几前取针穿线为我缝衣”
老六说,这一课当时看完后非常震撼,简单的文字,一年级的小学生就能读下来,但文字中流露出来的美感和力度,远胜万语千言。
专题作者之一、常年研究老课本的邓
康延先生说: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随手摘几篇课文:
天出晚月光明窗前远望月在东方
玻璃缸中金鱼两尾小猫来欲捕鱼我入室猫逃去
青菱小红菱老不问红与青只觉菱儿好好哥哥去采菱菱塘浅坐小盆哥哥采盈盆弟弟妹妹共欢欣
这就是大学者蹲下来看着孩子编出来的小课本。文字凝练,调皮童趣,充满节奏感和想象力。放在今天来看,不仅不过时,反而透着一股子纯真、贵气和庄严,用作家野夫的话说,“是吾族三千年未毁的一脉香火”。
老六觉得,看了这些民国老课本,你就能知道为什么在那个年代,教育没有现在普及,很多人可能只上过几年小学,但是你感觉他所受的这种人伦、三观的教育,他一辈子够用了。“我想这个真的跟当年的这种小学教育,这种民国老课本有关。”
这一体会,和中国社科院博士生导师、历史学家、资深翻译家
资中筠
先生,为《共和国教科书》撰写的长篇读后感如出一辙:
可以想见,读完这套书,一个高小毕业生已获得基本文化知识、文字修养、做人的道理,并且具备现代公民的品格和一定的世界眼光。在此基础上,若继续深造,研习一种专业,无需回头再补基础文化课;若无力升学,进入社会,也具备了基本谋生手段,和自学能力。
我见过不少前辈,或是老革命,参加革命前只读过小学;或是后来成为文化界名人的,如大出版家范用、沈昌文等,正规教育也不过小学或初中。但是学识渊博,视野开阔。即使历经思想禁锢、扭曲的年代,在环境许可时,还是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这固然与他们各自的天分和后来勤奋自学有关,但也拜那时的教育所赐。
面对这样一套老少咸宜的上好教材,老六如获至宝。于是和他的读库团队,按照原貌、全貌,对这套《共和国教科书》进行了
全新修复
(不是半新),并重新出版。
当时的课本,一共七个学年,四年初小+三年高小。老六选了其中的两门课,
新国文和新修身
,类似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把这七个学年中的两门课所有的教材全部给它修复出来。共计
十一册。
除了老课本之外,还有教授法,即教学参考书。修复后的六册教授法,大概有将近二百万字,
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审定的。
老六举例说:“比如,《新国文》的第一课非常简单,只有一个字:人。但是这个一撇一捺,
当年的教授法,解释了四页,有将近两千字
,它会告诉我们这个人字背后蕴含的各种道理,甚至还会启发学生去思考:世间万物,人之外尚有何生物?鸟兽之智识能力与人是否相同?人何以胜于鸟兽,等等。”
老课本自修复出版后,卖了好几万套。这次是二次断货很久后重印出的一批。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