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广场一期项目
基坑超预警值处理方案
目录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1
二、基坑监测点的设置.1
2.1一般原则.1
2.2监测基准点布置.1
2.3监测点布置.1
2.4监测点标志的布设.3
2.5监测频率.3
2.6监测报警值.3
三、基坑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
3.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3
3.2定期安全检查制度.4
四、基坑安全防护要求.4
五、基坑超预警值处理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5
5.1施工中异常情况的预防.5
5.2基坑边坡超预警值处理措施.5
5.3应急救援预案.6
5.4人员疏散预案.8
一、基坑监测的目的
通过对基坑支护体系的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处理,随时掌握基坑支护体系的工作状态,遇有意外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预警,将防治措施实施在事故发生之前,确保基坑支护体系的绝对安全。
本基坑监测项目主要应包括:边坡顶水位位移、竖向位移监测、地下水位监测、周边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等。
二、基坑监测点的设置
2.1一般原则
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最大程度地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态及其变化趋势,并应满足监控要求;基坑工程监测点的布置应不妨碍监测对象的正常工作,并尽量减少对施工作业的不利影响。监测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监测点的位置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测。在监测对象内力和变形变化大的代表性部位及周边重点监护部位,监测点应适当加密。应加强对监测点的保护,必要时应设置监测点的保护装置或保护设施。
2.2监测基准点布置
每个基坑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应选在稳定的位置。在通视条件良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情况下,可不设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监测点;施工期间,应采用有效措施,确保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正常使用;监测期间,应定期检查工作基点的稳定性。
2.3监测点布置
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监测点沿基坑周边布置,周边中部、阳角处布置监测点,监测点布置于基坑坡顶上,间距20m/个;周边环境监测:从基坑边缘以外2倍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均应作为监控对象。本基坑周边需要保护对象为地下雨水管道。监测点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间距不大于25m。
2.4监测点标志的布设
采用铆钉嵌入法布设(如下图),首先在设点处用电钻打出Φ8直径的圆孔,深度约10cm左右,再将专用圆铆钉牢固地嵌入孔中,圆帽的下边缘与地面齐平。水平位移监测顶面十字丝标定应在圆铆钉的顶部做出强制对中用的圆坑,用于将棱镜对中杆的尖端强制固定在中心,使得尽量减少由于对中不准所带来的观测误差。
2.5监测频率
1)基坑开挖阶段:开挖深度≤5m,监测频率1次/2d;
开挖深度5~10m,监测频率1次/1d;
2)底板浇筑:≤7d,监测频率1次/2d;
7-14d,监测频率1次/3d;
14-28d,监测频率1次/5d,
>28d,监测频率1次/10d。直至基坑回填完毕监测结束。
2.6监测报警值
1)边坡顶部水平位移累计值大于50mm,变化速率大于15mm/d或连续3日变化速率大于10mm/d时报警;
2)边坡顶部竖向位移累计值大于50mm,变化速率大于8mm/d或连续3日变化速率大于5mm/d时报警;
3)地下水位变化累计值大于mm,或变化速率大于mm/d时报警,周边雨水管线变化累计值大于30mm,或变化速率大于3mm/d时报警。
三、基坑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3.1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安全管理目标:保证基坑安全,杜绝重伤事故,工伤事故率低于2‰。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保证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职责:
1)定期对项目进行安全检查,对基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处理。
2)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令法规,制定项目安全生产计划目标和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并监督有关部门、人员切实执行。
3)定期组织项目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安全培训。
4)不定期组织施工现场及宿舍区的安全、防火检查。
5)负责项目劳保用品、防护设施、用具计划的审批。
6)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度和群防群治制度。
3.2定期安全检查制度
1)目的:通过工程项目的安全检查对施工生产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把事故消除在萌芽中,制定本制度。
2)实施办法
(1)检查人员:全体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及土方、护坡作业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检查时间:每周五的下午14:00在办公室集合开始出发检查现场。
(3)检查内容:现场的基坑边坡安全防护、现场管理、机械安全等。
四、基坑安全防护要求
土方工程施工负责人应对工程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施工前,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
雨后作业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措施。
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的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
基坑周边,必须设置防护栏杆;上下基坑搭设临时马道,采用脚手管搭设,净宽mm,两侧设栏杆高度mm,栏杆设上下两道横杆,上杆距踏步mm,下杆距踏步mm,栏杆下部采用跳板设mm挡脚扳,外挂密目安全网,踏步横杆高差不大于mm,水平方向不大于mm;坡道的整体坡度不大于1:3,坡道上端出地面后与基坑防护栏杆连成整体并满挂密目安全网;
本工程基坑搭设临时下人坡道,安排专人随土方开挖随时加长,要求所有落地杆下部必须铺设40mm厚跳板卸荷,立杆间距不大于1mm,水平杆间距不大于0mm,搭拆专人负责,保证马道安全。
搭设临边防护栏杆,必须符合下列要求:防护栏杆应由上、中、下三道横杆及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高度为1.5m、中杆离地高度1.0m,下杆离地高度0.5m,所有栏杆刷红白间隔油漆,在基坑侧加设密目安全网。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另,基坑周边防护栏杆,夜间设置红色警示灯,间距不大于5m。
五、基坑超预警值处理方案及应急救援预案
5.1施工中异常情况的预防
1)在边坡建立相应的变形观测点,如变形观测点累计位移量达到设计控制值,应停止当前开挖,加密观测频率,必要时改采取特殊情况下的预案措施。
2)注意周边现场管线情况,杜绝管道水渗漏,对施工过程中对少量地下滞水,要将其引出,同时对地表水做好排水工作,不能使其渗入。
3)当坡顶部分地段的土质情况不好时(如坡顶附近有近期挖沟且回填不密实的松动土层),应及时采用坡顶加固的方法进行固定。
5.2基坑边坡超预警值处理措施
1)在施工过程中,就要进行预防,严格按设计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在边坡建立相应的位移观测点;
2)如观测点累计位移量超过3‰,应停止当前开挖,并对边坡进行加固处理;注意周边现场管线情况,杜绝管道水渗漏,护坡安全的最大隐患是水,为此施工过程中对少量地下滞水,一定要将其引出。同时对地表水亦应做好排水工作,不能使其渗入,特别是在基坑周围不得有渗水井的存在。若发现基坑四周有地下管线跑漏水的现象时,一定要将其处理妥当。由于施工速度过快,坡面发生较大位移时,应和土方施工单位加强配合,安排好施工顺序,避免发生上一步坡面刚施工完就立即开挖的情况发生;
3)当坡顶部分地段的土质情况不好时(如坡顶附近有近期挖沟且回填不密实的松动土层),采用通过坡顶加固的办法进行固定;
4)当发现坡面位移较大时,现场应设专人24小时不间断的注意观测,发现问题及时通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理。
5)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如出现滑坡迹象(如裂缝、滑动等)时,应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暂停施工,必要时,所有人员和机械撤至安全地点;
通知现场管理人员,迅速采取处理措施,如用挖掘机在坡脚迅速回填;
根据滑动迹象设置观测点,观测滑坡体平面位移变化,并做好记录。
6)局部坍塌:
在砂层中开挖时,如果裸露时间较长,极易失去水分,受到扰动会使砂层成片剥落。为减少对砂层扰动机会,缩短清坡到支护时间,将开挖分段长度减到3~5m一段,并改变施工工序,清坡后,立即编网并喷射混凝土。
7)地表裂缝:
在整个施工开挖过程中,应连续观察邻近地表、地物的开裂、变形情况。一般情况下,地表发生细小裂缝和紧靠基坑的一般建筑物出现装修层的轻微开裂可以视作正常,但必须密切追踪发展趋势并及时采取特殊处理措施。当裂缝出现不断加速发展并延伸时,必须停止原定施工过程,修改支护参数并及时加固。当基坑顶部的侧向位移与当时开挖深度之比超过3‰时,应密切加强观察并及时对支护采取加固措施,必要时增用其它支护方法。
8)发生事故和紧急情况后,保卫人员应作快速反应,如遇事故性质严重,难以处理时应拨打电话,同地方派出所联系,确保快速控制局面。疏散无关人员,保持现场稳定,并会同地方派出所人员协助处理。
在应急过程中,遇有威胁人身安全的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再采取紧急措施。
5.3应急救援预案
1)发生因工伤亡事故或职业病危害事故后,应做到: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上报有关部门、现场停止作业,及时救护受伤害者,制止事故蔓延扩大,把事故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疏通应急撤离通道,撤离作业人员,组织泄险;
保护事故现场,保留导致伤亡事故或职业病危害事故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物体的痕迹、状态,不得破坏;
对健康有危害的物品,应采取不损坏原始证据的安全防护措施。
2)高空坠落伤害应急(急救)措施:
坠落在地的伤员,应初步检查伤情,不要搬动摇晃。去除伤员身上的用具和口袋中的硬物。采取初步急救措施:止血、包扎、固定。注意固定颈部、胸腰部脊椎,搬运时保持动作一致平稳,避免脊柱弯曲扭动加重伤情。立即呼叫急救医生前来救医院救治。
3)塌方受伤应急(急救)要点:
争分夺秒救出压埋者,使头部先露出,保证呼吸道畅通。人员救出来之后,呼吸停止者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然后进行正规心肺复苏。伤口止血切忌使用止血带。切忌对压埋伤进行热敷或按摩。打急救电话呼救。
4)触电应急(急救)措施:
关掉电闸,切断电源,然后施救。无法关断电源时,可以用木棒、竹杆等将电线挑离触电者身体。如挑不开电线或其他致触电的带电电器,应用干的绳子套住触电者拖离,使其脱离电流。救援者最好戴上橡皮手套,穿橡胶运动鞋等。切忌用手去拉触电者,不能因救人心切而忘了自身安全。
若伤者神志清醒,呼吸心跳均自主,应让伤者就地平卧,严密观察,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防止继发休克或心衰。
伤者丧失意识时要立即叫救护车,并尝试唤醒伤者。呼吸停止,心搏存在者,就地平卧解松衣扣,通畅气道,立即口对口人工呼吸。心搏停止,呼吸存在者,应立即作胸外心脏按压。
若发现其心跳呼吸已经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等复苏措施(少数已证实被电死者除外),一般抢救时间不得少于60-90分钟。直到使触电者恢复呼吸、心跳,或确诊已无生还希望时为止。现场抢救最好能两人分别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以1:5的比例进行,即人工呼吸1次,心脏按压5次。如现场抢救仅有1人,用15:2的比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即先作胸外心脏按压15次,再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如此交替进行,抢救一定要坚持到底。注意事项:
a.处理电击伤时,应注意有无其他损伤。如触电后弹离电源或自高空跌下,常并发颅脑外伤、血气胸、内脏破裂、四肢和骨盆骨折等。
b.现场抢救中,不要随意移动伤员,若确需移动时,抢救中断时间不应超过30秒。医院,除应使伤员平躺在担架上并在背部垫以平硬阔木板外,应继续抢救,心跳呼吸停止者要继续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在医院医务人员未接替前救治不能中止。
c.对电灼伤的伤口或创面不要用油膏或不干净的敷料包敷,而用干净的敷料包扎,医院后待医生处理。
5.4人员疏散预案
考虑到本工程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础施工中存在各种风险因素,当发现边坡位移达到预警值时,立即停止开挖,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疏散工作。
1、在土方开挖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疏散利用现有土方开挖施工马道,土方开挖马道布设两条,一个位于现场南侧,另一个位于现场北侧,疏散时应组织相关施工人员有序撤离。
2、在基础施工期间,提前搭设好人员上下马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马道外墙处塔设“之”字形马道,马道坡度1:3,总宽9m,每跑宽度1.0m,平台1.5m宽,马道出入口为室外自然地坪标高处。
马道立杆采用Φ48×3.5单排钢管,间距1.5米,大横杆、小横杆步距为1.8米,剪刀撑与地面夹角60度。所有立杆、横杆、斜杆之间的连接均按要求采用相应的直角扣件、对接扣件及回转扣件。马道上满铺宽、50mm厚的脚手板,脚手板的两端采用直径为Φ4mm的镀锌钢丝各设两道箍,板上钉木防滑条,间距
。马道两侧设挡脚板,高mm,四周满挂密目安全网。横杆在靠外墙处与土钉墙锚梁钢筋焊接。在地面上与基坑防护栏杆交圈封闭,并与地面上土钉拉筋焊上。斜爬梯采用钢管搭设,搭设时,为方便拆该,满足施工,爬梯斜管尽量采用短钢管搭接。
杆件搭设中应严格遵守脚手架的搭设规程,相邻立柱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一高度内;纵向水平杆设于横向水平杆之下,在立柱内侧,并用直角扣件与立柱扣紧;立面上应连续设置剪刀撑;脚手板应与横向水平杆可靠绑扎连接。
马道使用期间,严禁任意拆除各种杆件。拆除马道时,地面设围栏及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一切非操作人员入内。上下班高峰阶段设专人管理,维护秩序,严禁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