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民不该有养老金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有名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这段时间看到网上对农民该不该领养老金的激烈讨论,有人说农民没交过社保,所以不应该领取养老金。对于这种观点,笔者并不认同。

养老金是国家对退休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因为他们年轻时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过贡献。我国90年代之前是没有社保的,那时的国家工作人员和企业职工都没有缴纳过社保,90年代初期国家才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对于实施之前参加工作的,从参加工作当年起计为视同缴费年限。也就是说即便当年没有交社保,也视为交了社保。为什么会“视同缴费”呢?是因为他们当年为国家、为社会做过贡献。

那么,农民就没有为国家、为社会做过贡献吗?当然不是!实际上自建国以来农民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巨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是牺牲!

一、偿还前苏联的工业债

建国初期,苏联向我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包括抗美援朝期间提供的武器装备、旅顺苏联工业基地的机器、援华专家以及其他物资,但这些都不是免费的,是要收钱的。前前后后总共约86亿,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巨款。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哪有钱还?只能用农副产品去抵债,猪肉、鸡蛋、苹果等等一车皮一车皮地往苏联拉,光是郑州肉联加工厂,一天就要宰多头猪。从年到年,足足还了14年才终于还清。虽然后来增加了矿产抵债,但大部分仍然是靠农产品。

这难道不是农民的贡献?

二、交公粮——勒紧裤腰带向城市输送粮食

年农业税废除之前,每年粮食打下来,农民家家户户都会选最好的粮食,第一时间去交公粮。

尤其是实施包产到户之前,农村普遍缺粮,农民宁愿饿着肚子也要交齐公家的粮食。那时候,农业生产技术比较落后,粮食产量低,以水稻为例,亩产只有~斤,往往收成的50%以上都要用于交公粮,大多数农民交完公粮自己家的粮食都不够吃。正是勤劳的中国农民,用不到全世界10%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0%的人口。

这难道不是农民的贡献?

三、工农业剪刀差完成国家工业原始资金积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工业门类最齐全的国家,拥有雄厚的工业制造能力,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农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可以说是巨大的牺牲。

众所周知,发展工业是需要原始资金积累的,而我们新中国却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极度贫穷,根本拿不出资金发展工业。于是,我们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的形式完成了工业原始资金的积累。简单来说就是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产品价格,用农民生产的价值来为工业注入资金。这当然是在当时国情下迫不得已的选择,但客观上也造成了农民长期贫困的现实。可以说没有农民的牺牲就没有今天中国辉煌的工业。

这难道不是农民的贡献?

四、知青下乡——解决城市人口压力

当年知青下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人口激增,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六十年代后期我国人口接近八亿,大批的人口聚集在城市,导致城市负担越来越重,粮食供应和就业问题压力山大。而上山下乡运动,将城市青年疏散到广大农村,直接缓解了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

当时的农村缺劳动力吗?不!缺的是粮食。农民只得从本就捉襟见肘的粮食中再分出一部分来给这些城里来的知青吃。况且,知青们都是城里人,对农活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如今这些知青们大都已经步入老年,他们对当年插队的地方倍感亲切,因为那里留下了他们的青春,更因为那里的乡亲曾经养育过他们。

五、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农民工

改革开放后,国家大力推动城市化进程,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根据年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有万农民工。他们背井离乡,到城市里做城里人不愿意做的最苦、最累、最脏的活,干建筑工地、掏下水道、当清洁工……日晒雨淋,干活不分白天黑夜。然而,他们的生活环境几乎和工作条件一样差,就医和小孩就学也存在很大困难。每年春节近3亿农民工返乡,他们吃着泡面、坐着拥挤不堪的绿皮火车,有的干脆骑着摩托车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在寒风冻雨中骑行上千公里,目的只是为了省几百元的车钱。

年轻人都进城了,农村基本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变成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他们上孝敬不了老人、下照顾不了子女,尤其是多万留守儿童,这些孩子绝大多数一年只有一次跟爸爸妈妈团聚的机会,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成长过程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几乎成为了时代的疮疤。

这难道不是农民的贡献?

农民是中国社会最为庞大的底层群体,他们勤劳善良,自建国以来几代农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用他们的坚韧和朴实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难以磨灭的巨大贡献,如今,国家兴旺了、富裕了,难道不应该给予他们一些回报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