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在高等教育阶段甚至是就读博士的比例在不断攀升,但关于女性读博的体验却缺乏严谨的实证考察。借鉴满意度与学术职业社会化理论,基于《自然》杂志年对全球在读博士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试图通过满意度的视角考察女性读博的压力问题。
研究发现,女性读博的满意度显著低于男性,该差距在中国同样也显著。而导致读博满意度性别差异的最主要因素依次是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师生互动、读博动机。进一步分析发现,女博士生更难处理学术与家庭的矛盾,师生互动频率与质量也相对较差。他们更容易受到同伴或导师的欺凌、歧视与骚扰。较低的满意度还导致女性更低的学术职业认同。上述结论为改善女性博士生的就读体验和学术职业社会化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女博士生;满意度;学术职业认同;性别主义
一、引言
高等教育扩张以及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全球主要国家女博士的比例越来越高。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年全国博士在读人数人,女性占比为18.77%;而到了年,全国读博人数为,女性占比为41.32%。自年以来,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连续9年多于男性。年该比例达到新高。美国共授予个博士学位,其中女性占授予博士学位的比重为53%。欧盟发布的《女性报告))(SHEFIGURES)指出,欧盟28国的女博士毕业生比例为45.9%,到了年该数值为47.9%。三分之二的欧盟国家女博士的比例为45%-55%左右。更重要的是,十年间女博士数量的增长趋势要快于男性。甚至在贫困的非洲地区同样也呈现该趋势。从年以来,非洲地区(不包括南非)女性博士生人学的年增长率为20.2%,而男性年增长率仅为16.9%。
但与上述欣喜迹象不符的是女性在学术界的现状总体上却仍不乐观。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质性研究均指出女性读博期间在婚姻、学业与生活方面遭遇更大困难。更重要的是这种不乐观的局势还会延续到他们成为正式研究者之后。学界用“管道泄漏”(LeakyPipeline和“剪刀差分布”(GenderScissors)来形容随着学术资历提升女性落后于男性的差距也逐渐扩大的趋势。相较而言,当前研究读博经历的性别差异缺乏严谨的考察。已有研究都是基于质性方法考察女性的压力和挑战,缺少基于大型调查考察读博经历上的性别差异。尤其是基于中国的相关文献较少。仅有的几篇文献也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