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一笔封禅
作者
何鲸洛
刚刚过去的一个星期。
大家应该都被张小泉给秀到了。
7月12日。
广州一消费者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后,刀面断裂。其后,该名消费者咨询售后客服,得到的答复是"菜刀不能拍蒜"。
同一天。
上游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向张小泉售后求证,客服告诉记者:“消费者力度掌握不好是会断的,所以我们刀具不建议横拍食物。如要拍蒜建议轻压。”
7月13日。
上游新闻记者以消费者身份通过第三方平台联系上张小泉自营店的客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的刀具都不建议横拍食物,力度掌握不好的话容易断柄。如要拍蒜,建议用刀面轻压(大蒜)。”
与此同时。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
在张小泉客服发布的刀具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的提示中,没有看到“不建议刀具横拍食物”的消费提醒。
就此。
客服表示:“刀是用来切的,横拍食物断柄,不予退换。”
接着。
上游新闻记者对“断柄”说法提出质疑,“是从刀背、刀面、刀刃齐刷刷断开,并非刀柄断裂。”
上述客服承认,这是刀面断,虽然购买已经超过90天时间,但可以申请换货。
①
张小泉的公关危机?
▽
本来。
菜刀不能拍蒜这件事虽然反常识。
但若张小泉及时给出这时哪一个型号,哪一个批次,哪一种钢材,问题应该不会闹得太大。
但问题是:
张小泉从上上下下都没意识到,“菜刀不能拍蒜”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7月14。
张小泉客服回应“我们的菜刀不能拍蒜”一下子冲上热搜。
7月15日。
张小泉品牌官方对此作出回应:
“一般而言,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与此同时,公司也友善地提醒消费者,并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适合用来拍蒜”。
直到这里。
回应还算正常。
但这最后一句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刀具的正确使用方式?
什么叫消费者需要提高工具精细化认知?
合着中国人对一把菜刀切、砍、劈、削、拍的使用方法都错了?
合着中国人的厨房就应该像西方人的那样,把厨房变成一个实验室,为了所谓的仪式感准备厨具、剪刀和压蒜器……
7月17日。
有媒体报道:
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方法不对,跟米其林不一样,又引发网友热议。
张小泉再一次引爆热搜。
如若只是因为钢材问题还可以理解。
但若较真起来其实也有问题。
而张小泉这里。
看来他们已经把西方常见的切法,米其林你的“铡切”作为了“圣典”,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直切”就有些不合时宜。
②
张小泉的危机才刚刚开始?
▽
据张小泉官方资料显示:
张小泉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生活五金用品企业。
不仅是骨灰级老字号。
还是国内刀剪行业中唯一的驰名商标。
张小泉成立于年,明朝崇祯元年,还曾被列为乾隆年间的贡品。
张小泉还分别于年南洋劝业会、年巴拿马博览会、年首届西湖博览会获得奖项。
年。
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年。
富春控股集团花了1亿元,取得了杭州张小泉的控制权,后又整合上海张小泉,这才结束了长期以来的品牌纷争。
年。
由张小泉集团转让给本次发行人前身张小泉实业。
两次改制后。
张小泉品牌早已和最初的张氏家族没有“血缘”关系了。
年。
张小泉的线上广告宣传费同比增长98.50%,其他广告宣传方式同比增长.02%。
年9月。
A股“剪刀第一股”张小泉创业板上市,IPO发行价为6.9元/股,首日高开.88%,报29.80元/股,总市值达46亿元。
同一年。
张小泉在营销上就砸了1.17亿元,同比增长41.08%。
但依旧难掩颓势。
截至7月18日收盘。
张小泉报16.62元/股。
今年以来下跌25.27%。
张小泉之所以蒸蒸日下?
可能能国内以及全球经济的大环境有点关系。
但真正的问题?
是它除了张小泉这三个字还剩下什么?
在最新的招股书中:
张小泉披露已获得专利项,但只有2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41项。
外观设计专利多达95项。
很显然。
比起质量,张小泉更难在乎颜值。
而张小泉的研发投入?
也就比苏泊尔高了那么一点点。
在高端市场打不开局面。
张小泉又瞧不起低端市场。
这结局?
可想而知。
③
国货怎么了?
▽
有意思的是:
一年之前。
年8月2日。
新华社记者通过随机应聘“卧底”奈雪的茶,发现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标签随意换”等问题。
8月3日。
奈雪很快做出回应。
8月17日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