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北京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3月2日在北京表示,当前养猪业正处于低谷期,此次猪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和新冠疫情让国内养猪产业处于亏损状态。作为国内大型养猪企业的新希望也面临着冲击和压力。不过他表示,新希望集团正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猪周期,不仅对未来充满信心,而且继续加大对农业和食品的投资力度,去年在这些领域的投资达到了亿元。
除了养殖产业,新希望还是全国最大的饲料制造商。对此,刘永好介绍,新希望一年生产近万吨饲料,意味着要使用近万吨玉米、小麦、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这些粮食相当于全国总产量4.4%,对应万亩耕地的产出。“新希望是中国最大的用粮饲企,如果我们能够每年节约1%的用粮量,就能节约30万吨粮食。”刘永好表示,新希望因此决定开展“节约粮食专项行动”,一共持续五年,为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做出生产端的贡献。
他指出,新希望如能通过优化育种、饲料配方、优化养殖三个维度入手,降低饲料用粮和提高饲料转化率,每年提升1%的饲料综合使用效率,即可节省77万亩耕地。连续坚持五年,就可累计节约粮食约万吨,相当于节省超过万亩良田。这将对绿色发展、土地节约产生巨大贡献。“这既预示着饲料养殖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反映出当前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关键节点与难点,也是尤为迫切的任务。”
刘永好表示,“节粮”将是他今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最主要提案。他表示,饲料综合成本已连续5年上涨,饲料行业利润转差,养殖业成本逐年增加,生产成本与市场价格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养殖企业不仅面临生存困难,更存在资金、人才、技术压力和服务能力等多重瓶颈,迫切需要外部支持,才能加快技术改造、优化成本,真正实现即节粮增效又增收促产的良性发展。
刘永好还提出应鼓励饲料企业通过不断优化饲料配方、养殖企业优化养殖方式,实现节粮目标,包括大力推广数字化饲料配方技术、精准饲喂技术,对饲料养殖企业的软硬件技术改造给予资金补贴和支持,对养殖企业提升精准饲喂水平等生产设备的采购、技术改造给予资金奖励、信贷支持等。同时,通过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参与杂粕、粮食加工副产物、食用动物副产品和微生物蛋白、昆虫蛋白等蛋白饲料资源的研发利用等,以实现节粮目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张鑫
编辑/樊宏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