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农民大思考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市场规模 [复制链接]

1#

经济发展调控目的,是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有人说,经济是经世济民,书面上是这个意思,也只是书本上的。从经济增长和GDP增长的角度讲,经济发展政策与手段都是扩大市场规模,市场交换规模扩大,生产的商品就多了。至于让每个人都享受到发展利益,现实中很难做到,一部分人利益亏损,恰恰是另一部分人利益增益。

市场包括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要素市场包括人力、技术及土地自然资源。要素市场价格取决于稀缺性,物以稀为贵,资本紧缺,资本获得成本就高,利率也高,借贷成本高,但资本收益率也高,此时一国市场秩序就维护资本的利益。在资本因二八定律不断集中于20%人之手时,阴极而生阳,80%的无资本民众消费不了20%资本者生产的商品与服务,此时生产过剩,资本就过剩,管理阶层就会让利率下降,通过降信贷成本给资本家减轻负担,于是资本就便宜了。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资本就很廉价,而且其货币对他国货币有定价权,表现就是汇率,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兑换十比一,不是要素价格对比,事实上穷国人力很便宜,为什么穷国货币不值钱呢?因为市场竞争需要,为了获得比较成本优势,穷国货币被压的很低,另外穷国利率高,货币借贷成本高,穷国资本很贵,只能压低汇率,否则穷国资本竞争不过富国资本,穷国资本没有价格优势,汇率其实与资本价格正相关。穷国民穷劳力便宜,民众无钱消费,穷国只能靠出口服务富国的民众消费。

利率与汇率决定了资本的成本,也决定了资本在国际间的比较成本优势,注意,某种意义上,货币就是资本的一种形态。

市场有生衰周期,需求旺盛时,工资会增加,因为人力需求也大,工资增加需求也会愈大,人力越稀缺,工资越高,个体消费越强劲。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力一直过剩,则工资增长缓慢,市场消费也难以快速增加。

资本的初始与最终形态是货币,资本的主人拿着钱买资源、机器、雇劳工、搞技术革新,于是资本的表现形态从货币转为各种实物资产。市场容纳更多货币,经济体产出更多的钱,就要更多资源货币化,如今空气、阳光都在货币化,人力资源持续货币化就是工资增加,土地资源不断货币化就是地租价格增长,科学技术作为无形资产也要货币化。事实上技术是垄断市场的有效工具,现在发展出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合法垄断,垄断才能杜绝自由竞争,从而获得高利润。

美国市场规模很大,包括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都是世界第一,其GDP也是世界第一,市场里面的几大要素中,人力成本高工资高,科学技术创新和市场也是世界第一,其商品价格因技术因素和人力成本就很贵,所以美国企业全球竞争优势就两点:一是低利率廉价成本的美元,二是技术垄断能力水平。美国国力源泉,华尔街与硅谷堪称帝国双璧。

日本在上世纪经济规模迅速扩张期,市场规模扩大取决于:一,人力资源价格提升,其有名的“工资倍增计划”,十年左右工资翻一倍,这样民众消费需求迅速增加,商品市场规模自然增长。二,土地价格攀升,就是房地产价格迅速膨胀带动了房市规模,房市吸收了最多货币,整个日本市场中钱多了,资本自然多了。

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提高市场要素价格,就会扩大市场GDP规模,这是因为GDp是基于价格的核算,而且货币是GDP的计量器和计量单位。如果土地自然资源价格增长,表现为房价贵了,商品成本和人力成本就会提高,商品贵了,工资增长了;如果人力或技术成本提高,工资提高,那么商品和地租会提高,房价会提高。一个要素成本的提高,必然带动其他要素价格的提高,这是因为货币如水一样流动,最终会达到价格平衡。要素价格提高,用GDP核算市场规模,数字无疑是增长的,GDP核算常常以上一年度的物价基数来算,今年物价会反映到明年的GDP数字上。

日本搞了工资倍增计划,日本房价也贵了,商品也贵了,为了国际贸易的比较成本优势,日本就让日元贬值,在汇率上贬本国货币。

民众工资提高,民众有钱消费了,事实上商品价格也贵了,最终又影响商品消费数量了。

我们也会看到矛盾的地方。

市场衰落和收缩期,资本过剩,生产过剩,商品价格下跌,工资下跌,失业人口增加,利率下降,资本成本降低,但技术就会稀缺,技术价格此时上升,资本需要技术垄断,过剩危机常常是科技创新的机会。

市场繁荣和扩张期,市场供给不足,需求旺盛,人力稀缺工资上涨,就业人口却扩大,自然资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这时候利率会提高,资本成本提升,这时候技术不再需求急切,反而是技术扩散,比如手机市场繁荣期,手机枝术扩散厂家众多。

从微观角度分析企业,投入人力越多,反而要求人工工资越低。人口红利就是人力过剩背景下工资廉价,从而使商品成本中的人工成本超低,但民众低工资虽提供了商品国际竞争力,却使本土民众消费能力难以增加,所以只能依赖出口商品,依附于别国市场体系中。

廉价工资中的经济体为了商品生产能力扩张获得资本,就扭曲土地要素价格,手段是垄断,高地租下的房地产市场能吸收大量货币,这些货币就会转化为资本。房市中大量资本加上引进技术、出口市场,还有廉价人力成本、本币汇率贬值,这些正是中国、日本两个经济体经济奇迹的原因所在。

假如不能参与国际循环,完全靠内循环的经济体如何积累资本呢?中国过去靠工农业剪刀差从农业剩余中提取,甚至用工分代替农民人工的货币化,结果有了三农问题。资本主义在农业文明中孕育而出,工厂主和城里商人大多从地主转化而来,工商业资本就是从农业剩余中而来。西欧工业文明所需资本,一是大航海时代直接掠夺美州白银,二是奴隶贩卖,三是殖民地和重商主义。美国工业资本却是从农场经济中积累剩余,因为美国耕地太多了,大陆都是平原,真是天选之地,美国天赋实在太好了。

私人资本的积累,是一代一代靠经商欺骗积攒并世袭下来,积累很慢。大清洋务运动搞工业真接官办依赖财政投入,国家资本积累可以依赖铸币税,直接印钱或者向央行发债筹集资金,并成立国家产业投行和新产业基金搞工业和科技创新。

债务是货币和资本之源,是明天的钱挪到今天,也是时空交换。债来自于虚无之中,可以凭空而生,债这种信用凭空而生却能生出资本,这就是共济会的点石成金术,事实上叫无中生有术,这是很多普通人没领会到的奥秘。

现代金融资本就来源于债。

现代货币也来源于债。

只要生成债,就能产出资本扩大市场规模,但资本过剩与生产过剩已经促使资本走向虚拟经济。从股票、债券、期货到元宇宙,人类正不断在虚拟与现实中拓展着市场。

打开财富大门的经济学钥匙,不是生产要素,不是商品供给与需求,也不是资本,而是债!

拿着债这把钥匙,钱就不会稀缺,资本也不会稀缺,反而是永远过剩!

不缺钱的经济增长,要么继续在虚拟现实中梦一样,要么用科技创新出实实在在的商品与服务。

钱是什么?符号?还是分配权?计量工具?

债是什么?如同空气一样虚无缥缈,但却是真实的资本与钱。

老农正在思考,未来给一部分人发钱消费将是常态,因为机器代替人,生产继续过剩,而且是越来越过剩!消费才是难题,生产却很容易。

一种新型生活文明方式,也许正在走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