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出什么汗,得什么病臭汗源于肝,虚汗源于肺 [复制链接]

1#
得了白癜风该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夏天容易出汗,特别是比较胖的人,一动就出汗,汗水黏黏的,让人很不舒服,所以很多人都想方设法不出汗、少出汗,其实这些做法,完全违背人体的生理规律。俗话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汗可以调节体温、体液,排泄体内废物,还可使皮肤表面保持酸性,防止某些细菌对人体的侵袭。但是,如果出现一下这几种“汗情”,就需要我们注意了,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一、汗与五脏的关系1.臭汗源于肝如果出臭汗,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肝脾湿热的问题。也就是说,臭汗,源于肝脾,尤其是和肝关系密切。比如,一个人总是七情不畅,心态抑郁,日久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就会产生内热,同时,脾胃之气也会失于健运,就会产生湿热困阻中焦。这样一来,肝脾湿热内蕴,熏蒸肌表,就会出汗。由于这种汗是湿热之邪蕴蒸日久而成,所以味道臭秽。肝脾湿热偏于肝经湿热者:这种臭汗容易循肝经所及之处而外渗,此类患者多有口苦、舌苔*腻、小便色*等问题。肝脾湿热偏于脾胃湿热者:往往手脚心特别爱出汗,因为脾主四肢。

2.虚汗源于肺

一般情况下,虚汗主要指肺气虚。肺气衰弱,就特别容易出汗,而且,容易犯诸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常见的肺系疾病,这是因为肺卫不固,病邪就会袭表犯肺而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艾灸一些宣肺固表的穴位,比如:大椎、风门、肺俞、膏肓(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肾俞等,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虚汗症状,还能增强免疫,避免惹上一些肺系疾病。

3.冷汗源于肾

我们在受到惊吓的时候,常常会出冷汗,为什么呢?因为惊恐会令肾气下趋,肾阳内郁,就会手脚冰凉,汗出不温。此外,如果经常无缘无故地冒冷汗,首先也应考虑是不是肾阳虚所致。因为肾阳是一身阳气的根本.肾阳虚弱,就会导致一身阳卫之气衰弱。而卫气有固摄津液的作用,阳卫之气衰弱,津液就会外泄,导致多汗。同时,由于肾阳不能温煦,所以汗是凉的。针对这种情况,应该温补肾阳,建议艾灸:命门、肾俞、神阙、关元、涌泉,或者直接灸督脉(督脉督一身之阳气,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艾灸作为养生保健之道,重在改善调理。使用期间应避免烟酒生冷等禁忌事项。以免出现不适症状。二、汗液颜色异常,肝胆肺有问题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色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原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需要及时就诊。1.*汗汗液呈现*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汗。此时,建议及时就医,如是慢性肝炎、脂肪肝等几种常见肝胆疾病患者,日常可用陈皮进行调理:慢性病*性肝炎,可用陈皮小米粥,肝硬化,可用*参扁豆陈皮粥、玉米须陈皮饮等。2.白汗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肺阳虚所致,常与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3.红汗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内分泌紊乱,日常作息饮食都要多注意,尤其是不能熬夜,同时可用四物汤进行调理;如是身体某部位出血务必及时就医止血。4.绿汗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三、汗味有异常,身体有病症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所排出的汗液味道是不同的,可以通过闻汗味来自测身体的某些疾病。1.腥臭味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这可能和热证或者是湿热证有关系,一般都是属于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从中医角度讲,肝负责处理和分解有*物质。日常饮食中的煎炸食物及烟酒等,均令体内积聚不少有*物质,加重肝脏负担,造成肝热。而出汗是排*的一种途径,故肝热者的汗多有异味。而肝硬化的病人,不能将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很多蛋白质随着汗液排出被细菌分解,产生特殊的腥臭味。出现这种味道,日常我们就要多喝菊花茶来缓解症状了。2.芳香味如果汗液之中有股芳香味,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还有些小儿在汗液中能发出一种槭树样的独特芳香,表明小孩子患了槭糖尿病,属于遗传性疾病。注意: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常温下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3.尿臭味汗液中含有尿骚气,汗干后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这是尿*症的表征,为尿*症肾气衰竭的症候,病情较为严重。4.酸味如果汗液中带有酸味,可能患有活动性风湿病。长期服用水杨酸、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的药物也可导致汗液气味发酸。出现这些“汗情”千万别大意,及时调理把大病扼杀在萌芽期。人的阳气在表,出汗能让体内的湿气随着汗液排出,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适当出汗还能起到散热、调节体温的作用,可以疏通毛孔、滋润皮肤,这时还是不要抱着空调不放,否则到了秋冬收藏季节容易落下病根。然而,微微出汗才是养生,大汗淋漓则是「耗生」!中医医书里有说「大汗亡阳」,大量出汗会耗气伤阴,导致自身体液的过度消耗,体内阴阳平衡被打破,对身体肯定不好!在《素问·宣明五气论》又有「五脏化液,心为汗」的记载,《景岳全书》也认为「汗由血液,本乎阴也」。虽然我们都知道心主血脉,但汗和血产生是同根同源的,足以体现汗液的珍贵。这也许就是「血汗钱」一词所蕴含的道理吧。四、汗与疾病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比如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人体容易出汗,但出汗的量一般不会太多,大多为一时性的。

正常出汗,有调和营卫的作用,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范围:全身均匀有汗汗量:微微有汗,发潮发润时间:可持续,不是阵阵冒汗色味:无色或淡*,味略咸,无难忍异味次数:一天出汗两三次,大汗不超五次

但是,如果出汗的方式或汗液的量发生改变,很可能是体虚的表现或者是某些疾病的一种提示,一定要引起重视。

异常出汗提示健康问题

1.一动不动也流汗——气虚自汗

白天出汗比别人多,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甚至坐着不动都会出汗。体质较虚、大病初愈或者肥胖的人多见,主要是气虚导致的。汗出怕风,气虚的人易患感冒,常感觉神疲、乏力、气短、食欲差等,这时候需要吃点山药补一补脾肺肾。

2.常常睡觉出大汗——阴虚盗汗

晚上睡觉的时候出汗,轻者入睡后稍有汗湿,重者每晚衣被尽湿,醒后汗停,这种在中医里叫作盗汗,主要是阴虚火旺导致的,大循环能量按导术提示经常盗汗的人,常伴有手脚心热、两颊潮红、口咽干燥、容易心烦失眠等问题,这时候可以吃一点酸枣仁助眠养阴。

3.半身汗、奇怪汗——警惕糖尿病

上半身有汗,下半身无汗,或在进食数秒后,忽然出汗,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要警惕糖尿病。

4.胸闷汗、出冷汗——提防心脏出事

心脏出现问题时,由于体循环淤血,会导致周围血液回流受阻,毛细血管压力增高,液体渗出,如果出汗特别是出冷汗的同时,还存在胸闷、胸前区疼痛等一系列症状,可能是心脏病发作的前兆。

5.全身汗、持续汗——当心甲状腺疾病

经常出现莫名的燥热,随后全身出汗且持续出汗,这样的情况,可能显示你的新陈代谢处于异常旺盛状态下,或许是甲状腺给你发出异常的「信号」。五、如何改善多汗的问题糖尿病、心脏病、甲状腺疾病导致的继发性多汗,要及时就医针对病因治疗。如果是气虚导致的自汗,以及阴虚导致的盗汗,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饮食、按摩、艾灸调理。1.改善自汗:多补气自汗多为气虚不固,建议多食用山药、扁豆、栗子、核桃仁等补中益气的食物,也可用*参或*芪炖鸡以补益机体,改善气虚症状。在选穴上,推荐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气海穴是大名鼎鼎的“补气穴”,前人有云:“气海一穴暖全身”,意在强调气海穴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之功。关元穴为元阴元阳之气闭藏之门户,是统摄元气之所,能培元固本、补气益精。俗话说:”“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足三里能补中益气、扶正祛邪,是补益气血的要穴。2.改善盗汗:要滋阴盗汗的主要原因是阴虚内热,阴阳不调。平时饮食可以多吃些有滋阴功效的食材,如枸杞、桂圆、阿胶、麦冬、山药、百合、银耳等。出现阴虚盗汗的人,可以通过揉按,或艾灸阴郄穴、后溪穴、三阴交穴来改善症状。阴郄穴是调理盗汗的特效穴,《百症赋》曰:“阴郄、后溪,治盗汗之多出。”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穴位,而汗为心之液,阴郄配后溪,有清虚热、敛阴液之效。三阴交为脾经、肝经、肾经的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揉按或艾灸三阴交穴相当于对这三条阴经都做了调节,能促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个人体质不同,出汗原因也不尽相同。好物推荐(1)

暖脐贴

温通中、下焦,适用于宫寒、痛经、月经不调,男性前列腺增生、尿频等。调节肠胃功能,对于便秘、腹泻有双向调节作用。

好物推荐(2)温阳化湿丹(协定处方,内部使用)

除了艾灸可以提升阳气、增加机体免疫力,还有内服温阳化湿丹补充动力与能量(阳气、肾阳),增强抗病能力。南宋时期医家窦材结合“四十余年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书中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其中所提到的丹药包括金石类矿物药,金石类矿物药与地球是同时代产生的,非草木本草类一年生植物所比。

灼灸为阳火(明火),属于外治法,吃温阳化湿丹属于暗火(能量与动力),二者结合可以取得最佳疗效。阳气虚,即体寒,体寒则标志着人的免疫力下降。许多手脚冰冷,脾肾阳虚到夏天穿毛衣的人(癌症高发人群),在服用两瓶温阳化湿丹之后就不再怕冷,我们用温阳化湿丹治好了无数寒入骨髓的人。好物推荐(3)很多人胡吃海喝,不重视清理肠道垃圾,吃进去的与排出来的不成正比。久而久之,内*积聚出现肥胖、便秘、口臭、头昏、乏力、皮肤暗沉、色斑、月经不调、乳腺问题、生殖系统功能异常、失眠、抑郁、焦虑....

消食通,调节脾胃运化功能,排肠道湿*,适用于脾虚,痰饮、水湿、浊*内停者,属于内*聚积的都可用。

本平台是北京严浩翔中医药研究院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