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民穷是因为他们不努力吗这种奇谈怪论该休 [复制链接]

1#

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尽管我们在经济发展上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我们人民生活已经得到了全面而较大的提高,就全社会而言,农民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总体上还是较穷的。所以才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含义就在于,脱掉农民的穷帽子是全面实现小康的关键所在。

有人把农民穷归结为农民不够努力,这种说法以“公知”们尤为大力鼓吹。这种奇谈怪论,广大农民和全社会有良知和常识的人们自有客观公证的判断和评价,在此我不必多说。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讨论的应该是:导致农民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此做个简单分析。

首先,穷与富是个历史的、相对的概念。

旧社会农民穷,那是因为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掌握在小数地主和买办阶级手里,农民没有土地这个基本的生产要素资源,不得不被地主和买办阶级所压迫,农民不管多么努力地劳作也摆脱不了穷的“命运”。不管“公知”们如何声嘶力竭地叫喊和辩解,终究是改变不了的历史事实和基本常识。

建国初期农民穷,那是因为当时生产力低下,一家一户农民缺少劳力和基本的生产工具。那时的农民破天荒的有了自己的土地,当然十分努力,但缺乏劳力、农具等其他必要生产要素,仍然是很难一下子由穷变富。

人民公社集体生产时农民穷,从根本上讲并不是集体劳动的错,也绝不是公有制不可行,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工农剪刀差工业积累较大;另一方面那时国家也穷,城里也不富,城里人也不好过,大家都差不多。

改革开放后农民比原来富多了,但与城里的差距也拉大了,相对而言,农民则是是更穷了。

相对来说农民比较穷,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其次,农业特性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穷富的重要因素。

第一,农业特点决定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基础产业本身的附加值就低,说白了,农业本身天生就是个薄利的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产业分工,一、二、三产业划分出来。而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本身附加值较低,这是农民相对较穷的基本原因。

第二,我国耕地少,人口多,我国用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0%的人口,人均耕地更是少的可怜,农民也无法形成规模效益,这也是农民相对较穷的自然因素。

第三,农村产业欠发达,农业产业、乡村工业落后,这是城乡差别和城乡二元结构历史造成的原因。我国要实现国家民族整体富强必须走工业强国的道路,所以长期以来实行工业、国防优先的战略,这必然会牺牲农民的一部分利益,这是历史的无奈选择,也是农民对国家和民族的担当。

第四,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现代化水平更是不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我国是农业大国,但长期以来一直是个农业弱国,农业生产力水平长期比较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需要整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这也类似先有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没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农业生产提高也不可能有基础。

三是生产关系需要调整和适应。

就目前而言,一家一户的小农分散经营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与现代农业、现代市场经营不相适应,客观上阻塞了农民致富的道路。失去集体和组织的农民没有依靠,单打独斗无法形成规模,也很难参与市场竞争。这也是当前农民相对较穷的一个因素。

四是农民自身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也亟待提高。

农民的文化水平、格局视野的局限性限制了农民致富。农民的自私、散漫、固执、短视束缚了农民致富,农民的小富即安、缺乏进取的意识制约了农民致富。

综上,相对而言,这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农民是比较穷的阶层。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篇幅原因,后续讨论。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