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一直以来是弱势产业,和其他产业相比,不论是收益还是其他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剪刀差。例如农业产业利润比不上工业产业,种地农民的收入也比不上服务业的收入水平。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情况了。但殊不知,在所有从事农业行业的群体当中,利润分配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
以农产品为例,从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到最终被消费整个过程当中,涉及农产品的种植管理,经营管理,收获,还涉及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包装,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环节。那么这么多环节当中,他们的利润分配是怎么样的?
首先从成本角度来考虑,农民生产农产品的成本的巨大的。包括种子,化肥,农药,收获,管理,灌溉等环节,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成本。自身的劳动力成本是最容易被农民忽视的,主要是因为农民在种地时,基本不把自身的劳动力算在成本之内。而农产品批发商、销售商、加工商等其他环境,通过低价的农产品批发,初级的加工,会获取大量的农产品增值价值。
例如常说的白菜价,农民辛辛苦苦种的白菜,耗费农药,化肥,种子,再加上管理,而农民销售白菜多是几毛钱一斤,甚至几分钱一斤。而中间商、零售商通过增加价值,白菜就成了几块钱一斤。所以,在农产品流通过程当中,农产品的利益分配是极不合理的。付出劳动力较多的农民只能获得农产品价格的10%左右,而其他中间商则获得大部分的利润。
所以,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更多的农村产业,而且要结合实际情况把农产品的加工链条、包装、设计等环节,更多在产地设置,把更多的利润留给农民,也不枉农民的辛苦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