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囊炎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余永定比起通胀更需关注PPICPI剪刀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txbyjgh.com/axhd/m/2034.html

美国通胀爆表,5月CPI继4月之后再创13年新高,全球涨价压力对中国的影响仍在持续。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1.3%,4月同比上涨0.9%;5月PPI同比涨幅扩大2.2个百分点至9%,为年9月以来新高,当时读数是9.1%。但比较中美两国通胀数据就会发现,美国是全面通胀,而中国仍是上游的局部通胀,这从中国CPI和PPI之间巨大的“剪刀差”就可见一斑,价格向下游终端消费品的传导仍然受阻,这或影响终端的利润。

如何看待全球通胀的后续发展?中国货币政策将何去何从?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在接受第一财经独家采访时表示,通胀飙升令几十年来习惯了低通胀和通缩的全球市场感到不安。由于几十年来的印钞,人们对高通胀的“最终清算”的担忧正在加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试图安抚市场,称距离退出货币宽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中国而言,经济正处于复苏过程中,PPI和CPI的上升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积极现象。比起政策收紧以抗通胀,更关键的是如何继续刺激有效需求,使下游企业能够把增加的成本转移给最终产品的使用者。

PPI收复年危机以来的失地

余永定称,在年3月之后,中国PPI同比增速曾连续54个月为负值,直到年9月才转正。年6月之后,PPI又进入负增长区间,直到年1月才恢复正增长。更早之前,年以后,中国PPI在大部分时间里也都是负值。可以说,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基本上处于PPI通缩状态。尽管今年5月PPI同比增长创新高,但从绝对水平来看,不过是刚刚收复了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失地。

面对通胀的上升,中国市场总体上是平静的。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担心的似乎是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势头减弱,而不是通胀的全面回归。“中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宏观调控问题上已经越来越成熟、自信。”余永定说。

余永定认为,目前中国更应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