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应该吃什么药 https://m.39.net/pf/a_4440899.html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人在社会中生活,作为社会的一员,他需要遵守为社会成员所认可并遵守的规则。
孩子在没有进入幼儿园的时候,他的规则感很难建立起来。通过观察两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我发现孩子上不上幼儿园其实差距很大。
这个周末,我就经历了一件这样的事情。
星期天,我带两个宝宝去荔枝公园抓鱼。妹妹坐在车上,由妈妈推着,她到9月份才满3岁;我牵着哥哥的左手步行,他右手拿着妈妈给他新买的带有放大镜的罐子,这个罐子可以装一些水生小动物,比如鱼儿、虾米、螺等,上面有一个放大镜,通过放大镜,可以更清晰地看到罐子中的动物。
去抓鱼,就需要有一个网兜。之前家里的网兜已被他们搞坏了,走到公园门口,我看见有个报刊亭有卖网兜,就带着哥哥以10块钱买了一个黄色的、可以伸缩的网兜。
扫码支付,付完钱,哥哥拿上网兜,很是兴奋。这时候,妹妹坐在车里远远地喊:“我要那个(黄色的网兜),我要那个!”
我带着哥哥走到妹妹的推车前,对哥哥说,你手里已有一个罐子了,两个人合作抓鱼,你把网兜给妹妹,一人一个!
听完我的话,哥哥就把网兜给了妹妹,他自己仍然提着罐子。
哥哥九月份将读幼儿园大班,这段时间他的学习能力旺盛,周六的时候,我上午带他读了5本蓝火箭,又带着他读了几本字比较多的绘本——主要是他读,遇到不认识的字我再告诉他;下午的时候,我们又在少儿图书馆呆了一下午,跟他一起看了《龙月》、《精卫填海》。晚上,他又带着我读《龙月》——算一下,这本书他一天读了四遍。
我们来到荔枝公园,从入口一直玩到公园南边的“天涯海角”,那里有很多小朋友戏水,还有的小朋友在用网兜捞鱼,每逢周末都有很多父母、爷爷奶奶带小朋友来玩水。
看到小朋友们都在抓鱼,哥哥就想要妹妹的网兜,自己去水边捞鱼。他拿着罐子去跟妹妹交换,妹妹不换,开始跑,他就开始追。
由于地面不平,到处又是凸起的石头,媳妇就阻止了他们,跟他们说你们玩“石头剪刀布”,谁赢了,网兜就归谁!
两个宝宝齐声表示赞同。
于是,妹妹就对哥哥说:我们玩石头剪刀布,我出石头,你出剪刀,我赢了!
一说完,妹妹转身就开始跑!哥哥还没有反应过来,等他反应过来时,他说,我出的是布!可是,妹妹已经跑开了!
这个古灵精怪的妹妹把我和媳妇都逗乐了。
再过一个月,妹妹就三岁了。今年深圳的幼儿园学位紧张,加上她又是8月31日后出生的,我们就没有给她报幼儿园。
但不上幼儿园,似乎很难给她建立规则和秩序感。由于没有规则秩序感,很多学习就没法继续。
我们人类的学习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有秩序地模仿。比如认一个汉字,孩子们必须在听觉上知道这个汉字的发音,在视觉上,记得这个汉字的形状,然后,又将这个汉字的形状、读音,对应于它所指代的事物上,这个学习过程需要秩序,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学习以及后续使用汉字进行无意识阅读的失败。
五岁多的哥哥从今年4月份就在学习《一亩宝盒》,至今已学到第三卷,认识多字,虽然他的阅读像机器一样生硬——字是一个个蹦出来的,但已让我看到可喜的变化,至少他可以将不同的字迁移到新的场景中,并且也知道它的意义。
本来,我也想用这套课程给快3岁的妹妹进行阅读启蒙,但完全不上路,因为她没有秩序感。对着书,一打开手机,她的手就不停地往屏幕上乱戳,没法一步步来按照顺序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规则秩序感的孩子,你没法跟她协商。比如她想要A事物——零食,我通常是在她吃零食之前,让她先吃饱饭,但是不行,她必须要吃零食,她必须立刻、马上得到满足,中间不能叠加任何条件,否则就会号啕大哭。
一般来说,孩子上过幼儿园以后,秩序和规则感就会好很多。#幼儿园那些事儿#
以前哥哥没上幼儿园时,也是这个样子,现在就好多了,你可以跟他谈各种条件达成后才能做某某事,可以谈ABAB模式,也可以谈AABB模式,前提是定好规则,然后大家一起遵守。
他现在看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也是这样,看之前,我总是跟他约法三章。比如他要看《哪吒》,你跟他讲,只能看40分钟,然后给他看一下时间,或者设置个闹钟,到点以后,你告诉他时间或他听到闹钟,确认一下,他自己就会把电视关掉。
通过观察有没有上幼儿园孩子所表现的差异性,我们可以有效地回应一下那种认为“孩子上不上幼儿园都没有关系”的观点,这个观念在我的父辈一代可谓根深蒂固,在我而言,由于没有上过幼儿园,我也一度认为“幼儿园就是玩的,可有可无”,现在看来,都大大地错了。
当然,我所说的仅是一些个案上的观察,这不是严格的科学研究,因此结论不具有普遍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