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扬)10月CPI和PPI同比增速双双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11月10日公布的数据,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较9月扩大0.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7%,为年内次高。
“10月份通胀数据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鲜菜、能源拉动CPI大幅回升。第二,10月CPI环比增速显著高于季节性。核心CPI同比上涨1.3%,回升0.1个百分点,内部分化仍大。”11月10日,中邮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大朋在接受《大众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道,“首先,鲜菜和能源涨价是推升CPI主因,合计贡献环比涨幅约八成,受降雨天气、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贡献一半涨幅。其次,必选消费品因成本上涨且需求刚性存在价格传导,而可选消费品价格受内需不足拖累、服务价格恢复仍缓慢。”
数据显示,在1.5%的CPI同比涨幅中,翘尾因素影响约0.2个百分点,9月为0;新涨价因素影响约1.3个百分点,比9月扩大0.6个百分点。从同比上看,食品价格下降2.4%,对CPI拖累减弱。非食品价格逐渐上涨,10月同比上涨2.4%。其他七大类价格中,除了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同比下降,其余六大类均上涨。
同日公布的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13.5%,涨幅较9月扩大2.8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5%,涨幅较9月扩大1.3个百分点。
其中,受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原油价格进一步上升,从现货的月平均价格来看,布伦特原油价格由9月份的74.8美元/桶上升至了83.8美元/桶,环比涨幅约为12.1%;受国内供应偏紧影响,煤炭价格也有所上升,从主要港口现货的月平均价格来看,动力煤价格由9月份的.0元/吨上涨至10月份的.1元/吨,涨幅达52.3%。
在国际输入性因素叠加国内供应偏紧的共同推动下,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PPIRM环比增长2.6%,同比涨幅进一步扩大到17.1%;反映到PPI数据中,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9%,涨幅扩大3.7个百分点,明显大于生活资料的同比涨幅0.6%。
“PPI超预期延续强势上涨。展望后续,环比和翘尾因素或将同时压制PPI走高,PPI或已迎来拐点。”魏大朋进一步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10月PPI与CPI剪刀差达到12个百分点,比9月增加2个百分点。虽然10月CPI上涨有所加快,但PPI上涨更快,PPI与CPI的剪刀差再创新高。
魏大朋认为:“上下游价格分化严重,上游向下游成本传递仍在演绎。剪刀差的扩大与上游供需偏紧以及消费端受疫情的压制有关。预计随着生产供应的增加、疫苗接种率的提升对消费的提振,PPI-CPI差值或迎来拐点。短期来看,经济滞涨的压力仍在,稳增长的*策需要持续加码。展望四季度,建议淡化周期思维。随着CPI的逐步抬升,消费领域的配置价值日益凸显,